金年会七部门:开展“人工智能赋能医药全产业链”应用试点

金年会七部门印发《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提出,深化人工智能赋能应用。支持相关单位建立医药大模型创新平台,协同开展医药大模型技术产品研发、监管科学研究等,强化标准规范、科技伦理、应用安全和风险管理等规则建设。开展“人工智能赋能医药全产业链”应用试点,鼓励龙头医药企业与医疗机构、科研院所、上下游企业、大用户等组成联合体,面向医药全产业链形成一批效果显著的标志性应用场景。鼓励各地建设医药人工智能领域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共性技术、知识产权运营、开源社区等公共服务平台。

金年会主机厂大秀机器人,上海车展“智能”唱主角

金年会曾经帅哥美女当“车模”的情况,在今年上海车展进一步减少,不少主机厂用上了人形机器人、机器狗、以及智能网联汽车与观众互动。

长安汽车召开了本届上海车展第一场发布会,董事长朱华荣上台时忘了带翻译器,送器材的不是工作人员,而是机器狗“来福”。

不仅机器狗,长安展台上人形机器人、轮式机器人、飞行汽车,还有智能外骨骼都来了,界面新闻留意到,机器人吸引大量观众与之互动,而这些机器人也颇具“人性”,“累了”后还会蹲着休息,被一些网友戏称为“中国蹲”。

此外,端侧模型、智能体与汽车的融合也变得更为深入。长安自研的“天衡底盘”,融入了天枢大模型的数据处理能力和AI智能算法,不仅提升了驾乘的舒适性、稳定性、安全性,也能与人互动。

本届车展,“天衡底盘”实车搭载于长安启源E07上,进行了首次公开亮相,表演了一键跳舞,手车共舞等“科技魔术”,赢得大量掌声,有观众惊呼:“这也太像智能汽车机器人了。”

事实上,“可进化的智能汽车机器人”,是长安汽车一直以来坚持的发展方向,朱华荣在上海车展发布会表示:“未来十年,在新汽车科技产业链投入超2000亿元,新增超1万人规模的科技创新团队,打造‘可进化的智能汽车机器人’。”

这也正面反映出,长安汽车始终强调研发领域的高强度投入和科技创新,才能在2025上海车展带来一场陆海空立体出行数智展览,清晰勾勒出来立体出行生态场景。

创新是安身立命之本

长安汽车曾在多个场合表示,再穷不能穷研发,勒紧裤腰带也要搞研发。确立了每年坚持将销售收入的5%费用投入研发,并且其中10%作前瞻性技术研究的原则。

实际执行中,投入更大。长安汽车业绩说明报告显示,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全口径)151.58亿元(含阿维塔26.7亿元),保持10%以上增速。

过去十年,基于公司战略发展需要,长安汽车围绕新能源领域,累计投入超400亿元;围绕智能化领域,累计投入超600亿元;围绕前瞻技术领域,累计投入超100亿元。

在全球31个国家,长安汽车拥有1.8万研发人员和16个技术研究、产品开发中心,17家科技公司,180个实验室,以及行业唯一的智能安全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智能化、软件领域人才现已有近5000人。

坚定的高强度研发投入和全球化人才团队,带来的成果显而易见。

比如长安启源Q07、深蓝S09、阿维塔06三款全新力作在上海车展亮相,分别吸引大批观众驻足体验,不少专业观众举起相机不停拍摄细节,对长安启源、深蓝汽车、阿维塔三大数智电动品牌最新科技实力表示认可。

此外,在“三电”领域,长安汽车有40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得到突破,特别是“金钟罩”电池,全面融入AI算法,电池状态实时监测等一系列尖端技术,实现“只冒烟、不起火”的真安全,金钟罩全固态电池也在本次车展实现首秀。同时,打造“原力超集电驱”,升级智慧新蓝鲸3.0,实现行业首创插混、增程一体化技术。

智能化领域更是全面引领。不仅研发了全球领先的中央环网架构SDA,“天枢智驾”“天域座舱”“天衡底盘”等20余项技术行业领先,原地掉头、钟摆停车等技术也即将批量。同时与华为、腾讯、地平线、联通、亿航等一大批高科技公司战略合作,共创共赢。

研发铸就实力,创新驱动未来。长安汽车用十年如一日的战略定力,构筑起中国自主品牌的技术护城河,在上海车展大放异彩,向世界展示着中国智造的创新魅力。

智能化下半场,三大优势锁定主动权

“汽车产业正在转向‘智能化的下半场’,决定企业优胜劣汰的关键因素--智能化、全球化、能源多元化,正是长安汽车的三大优势。”朱华荣如此表示。这不仅是一个累计销售已达2841.6万辆的企业应有的底气,更在于长安汽车对于未来的战略前瞻与坚定布局。

BEV、REEV、PHEV、HEV、ICE多元动力路线是长安汽车一直坚持并将继续稳固的,未来五年将面向全球推出45款全新产品。

长安汽车以固态电池为代表的下一代电池已进入研发快车道,2025年底前,将实现固态电池的功能样车首发,2027年推进全固态电池逐步量产,能量密度超400Wh/kg。

此外,基于SDA平台,长安汽车将升级“天枢智驾”“天域座舱”“天衡底盘”,以及50余项智能功能,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科技智慧、物超所值的产品价值体验。

全球化是中国汽车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路径。长安汽车不仅建成了9个海外工厂,全球渠道网点已超9000个,首个海外新能源整车基地——长安泰国工厂也将于下月投产。

未来,长安汽车将五大海外区域市场提升到中国市场同等战略高度,全球布局将从3000万市场容量扩展到5000万,加速海外五大区域本地化。推动中国车企实现从“产品出海”向“品牌出海”“产业出海”的全新阶段跃迁。

前瞻领域也有清晰布局。长安汽车将打造陆海空立体出行解决方案,预计今年底,将完成飞行汽车试飞;到2028年,实现人形机器人生产下线应用。

竞争愈发激烈的智能化下半场,长安汽车凭借三大优势率先锁定主动权。在电动化时代书写高质量发展范本,转型向上树立榜样的长安汽车,正在将自身的表率作用持续扩大。

正如本届上海车展,长安汽车以“智慧全球 共嬴未来”为参展主题,正是希望与中国汽车、全球伙伴携手,走向更大更远的未来。

金年会利欧泵业亮相泵与电机产业发展大会,以AI驱动行业变革!

金年会近日,利欧泵业以永磁技术为战略支点,在浙江泵与电机展重磅呈现永磁科技与AI赋能的智泵生态。可以看到,利欧正以永磁技术为突破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引擎,向世界宣告中国泵业领航时代浪潮的春天来了。

泵与电机产业发展大会:AI驱动行业变革 智泵点亮澎湃未来

3月31日,泵与电机产业发展大会在浙江温岭开幕,大会旨在推动中国泵与电机行业迈向新高度,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来自政府、行业协会、国内外知名企业、科研机构的500余位代表齐聚一堂,围绕产业升级、技术创新、海外拓展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利欧股份董事长王相荣在会上做《智泵未来——AI驱动行业变革》主旨报告,深入剖析 AI 技术在泵与电机领域的应用前景,展示了行业智能化发展的广阔空间。

image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智能驱动是磁赋新生的内核,全场景覆盖则是频动未来的基石

4月2日,利欧泵业2025年产品推介会“磁·赋新生,频·动未来”在展馆主舞台盛大启幕。会上,利欧泵业集团业务发展部总监宋巍巍深入解读永磁发展趋势,他表示,在“双碳”政策与能效革命的激流中,利欧泵业永磁技术宽负载运行、节能高效等优势,将重塑泵业格局。

image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坚持绿色低碳转型,是泵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利欧研发团队通过全面剖析暖通建筑领域的技术需求与发展趋势,成功打造出面向下一代智慧建筑系统的智能永磁屏蔽泵,产品全系列能效指数(EEI)≤0.20,优于行业平均能效水平。会上,利欧泵业集团技术委员会副总工程师齐鑫对《零碳未来与绿色建筑——LEO永磁屏蔽泵应用》展开全面解码。

聚焦民生痛点,会上,利欧泵业集团电子科技总经理方建伟发布面向山区深井取水,重新定义智能灌溉的跨时代新品——利欧QJ-PM永磁深井泵。此外,产品额定扬程达212米,居行业领先水平,还开创性地将自主开发的井泵智能远程操控系统引入深井泵,让智控AI在群山之间守护万亩良田。

image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锚定未来,利欧泵业集团产品管理经理邱士军在推介会上为我们提前预告了利欧永磁系列大家族另外两位重量级选手。一款是“双出水口设计”、“智能全屋稳压,保障全屋3-6个龙头同时出水”、“43dB超静音”的利欧第四代永磁增压泵。另一款则是专为暖通空调热泵一次系统设计,对比市场产品性能最高提升33%,每年大约可节省电费886元的利欧高效永磁屏蔽泵。(对比同性能卧式多级泵;热泵按照每天24小时运行,一年运行180天;电费按照0.6元/度测算。)两款产品将在今年正式推入市场。

image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健康中国,必先水安天下。近年来利欧推出“碳化硅陶瓷膜+智慧水务”的泵与系统解决方案组合拳,实现了从源头到龙头的全方位覆盖,为智慧城市与乡村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推介会上,利欧水务科技总经理吴强为大家分享多款利欧净水系列产品,以碳化硅陶瓷膜构筑微塑料过滤屏障,全力守护千万家庭最后一米的水质安全,让健康好水成为美好生活的标配。

 
金年会全球首台“玲龙一号”小型堆主泵成功吊装就位

金年会今天(4月16日),全球首台“玲龙一号”小型堆主泵成功吊装就位,标志着“玲龙一号”进入系统安装关键期,为后续机组调试打下坚实基础。

今天吊装的“玲龙一号”主泵能够在高温、高压的苛刻条件下连续运行,持续带动冷却剂循环流动,将堆芯产生的热量传递给蒸汽发生器,产生蒸汽用于发电。它位于核反应堆的心脏部位,具有高安全性、长寿命等特点。

“玲龙一号”是全球首个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安全审查的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堆,它有占地面积小、选址灵活的特点,建成后不仅可以用于核能发电,还有区域供热、海水淡化等功能,号称“核能充电宝”,预计每年发电量达10亿度,可满足超过50万户家庭的用电需求。(央视新闻)